成功不在大小 英雄出自少年

2012年的6月1日,不在此时过儿童节的瑞典,大报小报和电视台恰巧都在报道一位11岁少年的故事。有的文章的标题很是抢眼,说是比教授还要聪明的孩子,解了困扰教授8年之久的难题,整个一神童。一看照片,父子俩再熟悉不过。每周六斯德哥尔摩华夏文化协会的新星中文学校里总能碰上,他们的中文不是强项,但化学界里,他们能及常人所不及。孩子的母亲是我们合唱团的元老,人太熟悉了,习惯直呼其名,前面的姓和后面的头衔早被人忽视。

 

xd003

故事要回到去年的夏天说起。利诺斯Linus的母亲邹晓冬教授(斯德哥尔摩大学化学系教授)去中国出差,这位北大才女把许多空闲都用在与中国同行的交流上,父亲思万Sven陪小儿子在家休假。10岁的孩子已经到了对父亲讲儿童故事感到厌倦的年龄,他们也不可能等着看院子里的苹果树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落果,也无心去想开水壶的盖子怎么被蒸汽的动力顶起来。在利诺斯建议下,父子俩玩起了一种把数字放在合适的空格里并求得横竖总数相加都相等的“数独窟” Sudoku游戏。父亲思万在思路敏捷的儿子对手面前力不从心,输多赢少。这倒让当教授的父亲萌生一种想法,儿子的形象思维能力这么强,脑子里能一下子想到很多步骤,倒不如让儿子帮忙解决一个自己怎么想也觉得脑子不够用的问题。问题不涉及计算和化学常识,而是要找出一种准晶近似相的原子结构图型,关键是需要思路正确。思万毕竟是当教授的,他有能力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把深奥的科学概念阐述得最为清晰,把孩子的思路引上他所期望的轨道。随后,利诺斯一步步地将自己思考的结果托盘而出,让思万教授喜获“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意外。由于利诺斯的贡献,科学论文取得突破性进展。一年后,论文在英国皇家学会刊物上发表,四位作者中,一家三口列在其中。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在英国起着国家科学院的作用,成立352年来,公布科研文献无数,一个10岁孩子的名字出现在作者中还不曾有过。英国的泰晤士报和英国广播公司权威性地报道了此事,瑞典媒体紧随其后。6月1日前后,利诺斯家门庭若市,报纸、电台、电视台记者接踵而来。

Xiaodong_Zou-1

2006年秋,邹晓冬获得1.7亿克朗的瑞典科研经费,用于在十年中建立以多孔材料结构研究为重点的博泽立研究中心(Berzelii Center),此事在华人知识界广为称道。今年小儿子又传出意想不到的惊喜,一家人成为近朋好友间茶余饭后的话题。大科学家爱恩斯坦有一句看似自相矛盾但极富哲理的名言:The only thing that interferes with my learning is my education. 大意是,唯一干扰我学习进取的是我受过的教育。思万发掘儿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正是印证了这个道理,也称得上知人善用。利诺斯思考问题没有条条框框,加上思路正确、畅通,所以能得出某些行内专家绕不出的结论。

xd002

利诺斯Linus有希腊神话中音乐之子的说法,那年晓冬身怀六甲还坚持练歌不断,我们合唱团的人认为这个名字太贴切了。合唱团几乎每年到晓冬家聚会,我们看着利诺斯从大胖小子长成英俊少年。另外,皆为化学教授的父母把两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Linus Pauling名字中取Linus为儿子命名,恐怕不会完全是为了让人误会。不论利诺斯受父母影响有多深,他表示长大后想搞科研的愿望多多少少跟去年帮父亲解决了一大难题有直接的关系。我不相信神童,也怀疑天才,一个人有特长往往会以偏废其它方面的发展为代价。我希望利诺斯跟过去一样,和同伴们去踢足球,和邻居的孩子们疯玩,星期六到中文学校好好学习中文。能不能和父母一样当科学家,以后的路还长着呢!我们期待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美好结果。

老土 2012-06

声明:谈天说地和之下的分栏目的一切内容由作者负责,与瑞典华人联合会无关。

Senaste Artiklar

Kontakta Oss

KRS Kansli, Box 55901, SE-10216 Stockholm.  www.huaren.se,  Den här e-postadressen skyddas mot spambots. Du måste tillåta JavaScript för att se den. 

Medlemsföreningar:Till Medlemslistan

Medlem i

I samarbete med

Bidragstagare av

Bidragstagare av